大數據時代,隨著海量大數據的到來,數據的
存儲備份已成為大難題。不管多好的存儲,可靠的容災必不可少。那么我們在談論容災備份時,到底什么才是容災備份?容災和備份的區別又在哪里呢?
容災備份實際上是兩個概念,容災是為了在遭遇災害時能保證信息系統能正常運行,幫助企業實現業務連續性的目標,備份是為了應對災難來臨時造成的數據丟失問題。
容災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,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,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,當一處系統因意外(如火災、地震等)停止工作時,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,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。容災技術是系統的高可用性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,容災系統更加強調處理外界環境對系統的影響,特別是災難性事件對整個IT節點的影響,提供節點級別的系統恢復功能。
容災的最大好處,應該是無論任何狀況發生,業務都不會中斷。保證的是故障時快速切換物理位置,業務對外不中斷,但容災并不能任意回到過去時間。
當系統發生病毒攻擊、惡意篡改、人為誤操作等狀況時,由于生產系統已被污染的臟數據占領,此時的容災系統有可能也是同步被污染。也就意味著,系統切換可能是無用的,需要的是回到過去,回到系統被污染之前,這就需要備份。
備份就是周期性的把業務和數據進行一個保存,當前所有系統不可用的時候,把系統回退到可用的狀態。但備份的不足也是很明顯的。由于要保存大量的歷史數據,空間是個大問題。備份分全量備份、增量備份,備份數據往往經過重刪、壓縮等手段,為的就是節省空間。省空間帶來的不便就是:備份數據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恢復,不像容災數據,立即可用。
所以說,容災和備份都是企業業務的好伙伴,二者缺一不可。一套好的災備系統,靠好的容災保障客戶業務連續性,各種災難情況下業務能快速切換,最好永遠在線;靠好的備份做最后一道防線,萬不得已的時候,可以回退到業務最近的正常狀態,減少客戶損失。
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,政府、企業等機構越來越依賴信息化平臺,對業務連續可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。對于內部高度信息化的機構,重要數據的丟失和業務的停滯都是一種致命的打擊。做好容災備份,搭建穩定有效的容災架構,在問題發生時至關重要。而
藍訊智能科技的容災備份方案,就能幫助您的企業解決數據存儲的問題。